高台县检察院积极打造“益路同行,守护长城文脉”工作品牌,深入拓展、有效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,推动行政职能部门依法履行长城保护主体责任,为长城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。
筑牢长城“保护网”
检察院在开展长城保护专项活动中发现,附近村民对长城保护的意识不强,人员随意活动,影响了长城墙体安全及周边文物环境风貌。高台县检察院立即使用无人机航拍,精准定位了重点防护段落,固定了现场证据,并启动公益诉讼程序,向文物保护部门制发检察建议,明确提出在长城周围设置围栏或安全警示提示牌等防护措施,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执法监督。检察建议发出后,文物保护部门高度重视,立即开展现场勘查,并确定“混凝土固定桩+缠绕钢丝网”的围栏方案。目前,18000米防护围栏全部安装完毕,覆盖6处长城墙体的重点段落。“检察建议不是‘一发了之’,我们全程跟进,确保整改落地有声,持续跟进文物保护项目申报、立项、实施等情况,督促加快工作进度,防止以阶段性整改代替全面整改。”检察干警表示。
夯实长城“守护墙”
“烽燧是长城防御系统的‘神经末梢’,保护它们就是守护历史的完整性。”检察干警在巡查中发现5处烽燧因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,本体面临坍塌与历史风貌受到影响。高台县检察院向文物保护部门制发检察建议,要求依法履职,采取有效措施维修烽燧遗址,切实担负起保护文物的职责,同步开展保护宣传的整体要求。文物保护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,邀请专家设计修缮方案,对墩底及墩体加固防护,并增设围栏保护,消除文物安全隐患,并聘请 30 名政治素质较高且熟悉长城的当地群众或村社干部作为长城保护员,参与长城保护工作。整改完毕后,高台县检察院实地查看整改情况,5处烽燧维修加固工程全面竣工,烽燧的公益性损害问题得到实质性的整改。“从长城损害的事后修复,到长期跟进监督,检察机关保护长城的脚步不会停止。”检察干警说。
铲除长城“绊脚石”
明长城高台段分布于本县北部,呈东南至西北走向,贯穿而过,全长165.8千米,地处合黎山南侧、黑河北岸台地区域,途经耕地农庄、沙漠戈壁、湿地林带、山地沟壑、沿线地形多样。高台县检察院在巡查中发现,长城遗址附近堆放大量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,不仅污染了周边生态环境,还对长城遗址的保护产生了负面影响。高台县检察院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其依法履行建筑垃圾、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监管职责。收到检察建议后,相关单位迅速行动,立即对现场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运整治,同时安排人员对辖区内文物保护点进行常态化巡查。为加强与行政机关的良性互动,推动汉明长城(高台段)保护多元共治,高台县检察院与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共同签署了《关于建立汉明长城(高台段)保护工作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》,建立长效工作机制,加强信息共享、线索移送、联合执法、协作调查、联席会议、宣传培训等方面的协作配合,形成检察机关与文物保护部门合力保护汉明长城(高台段)等文物和文化遗产公益诉讼格局。
昨日映照今日,今日铸就明日。只有大家一起守护长城,珍贵的文化遗产才能代代相传。